当前位置:»文化 > 查看内容

回归节日本质 创新传统文化

2017-01-11 17:23:04| 来源: |

“中国人应该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不过外国节!”2016年12月25日,四川成都东星航空专修学院的准空姐们身着传统的古代汉服,来到成都地标景点宽窄巷子、武侯祠等地展示古典礼仪。同时,她们手举“拒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的标语,呼吁大家重视和回归中华传统节日,理性对待外国节。学院负责人表示,学生们“拒绝圣诞”并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叫板”,我们不能抛弃民族文化,必须更加大力地发扬民族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保持民族文化的承继和独立。(中国新闻网2016年12月25日)

近年来,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年青一代的追捧,成为他们狂欢的理由。其实,一部分人对西方节日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只是通过“花钱”的方式进行“庆祝”。

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民俗懵然无知,觉得“和平日没什么区别”者也大有人在。身处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成了“闯入者”,因其具有商业化、娱乐化、趣味性等性质而吸引关注。

人们对于“节日”的定义和观念值得我们反思。在中国,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会强调传统节日的历史内涵,也会推出契合节日的文化活动,但在大众层面,几乎所有的节日内涵都被消费所冲淡。不仅圣诞节、感恩节这些“洋节日”如此,就连土生土长的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都被包装上了商业的外衣。这些节日所凝聚的文化认同却被逐渐淡忘。在七夕节,送玫瑰花和巧克力成为年轻人的首选,已经很少有人再去回味“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美好传说,节日当天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更是鲜有人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简单的抵制治标不治本。让传统文化散发出能够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新生命力,才是长远之计。主动适应变化,注入时代气息,增强文化创新,方能让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再现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全球化、信息化为传统节日文化搭建了新的平台,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少高校曾在国庆节期间组织“网上升国旗”的活动,传统节日同样可以和互联网结合,实现数字化。例如元宵佳节可以组织线上猜灯谜,包汤圆;端午节也可以通过线上划龙舟、叠粽叶的方式吸引人们参与。通过“互联网+传统”的模式寓教于乐,让大家在欢度节日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主动去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国家在我国春节期间会以挂灯笼、舞龙舞狮等方式进行庆祝,也有外国友人会主动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这是中国传统节日走向世界的成功范例。大学生不仅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也应该坚定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外国人也过咱中国的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