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 黄康 实习生 陈江祺)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会场的舞台上,二胡悠扬如诉、竹笛清亮如泉、中阮灵动如风,三者交织成河,原创器乐合奏《浣纱映日》以细腻旋律勾勒出西施浣纱的古典意境。曲终时台下掌声如潮,三位表演者——全国自强模范、二胡演奏者汪钱、竹笛演员张琪慧与16岁少年郭宗彬彼此轻拍肩膀,用指尖余温传递着演出成功的喜悦与并肩前行的力量。湖北选手们在舞台上,生动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湖北三位表演者演出现场 五度征战的“弦上强者”:用热爱铺就艺术之路 今年刚获评“全国自强模范”的汪钱,已是第五次站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舞台。这位双眼视力仅0.01的“老将”,早已将这里视为艺术修行的道场——多年来,他始终与视力障碍较劲:最初把乐谱放大复印贴满墙面逐行辨认,后来自学盲文翻译音符,用手摸一段练一段,一首曲子不停地重复练习,直到用肌肉记忆记住乐谱。 汪钱第五次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 如今,二胡演奏技艺精湛的他在黄石开办的残疾人文艺工作室,已免费培养出30余名残疾学员,让音乐的火种在更多人心中点燃。“这次的合作,二胡与竹笛、阮的合奏对节奏配合要求很高。”从今年4月起,汪钱就和队友反复打磨衔接细节,指尖在琴弦上跳跃的每一刻,都藏着对艺术的执着。而他心底始终揣着一个温暖的心愿:“希望能通过我的音乐,让更多的残疾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对汪钱来说,舞台早已不是单纯的展示平台,更是传递力量的桥梁,每一段弦音里都藏着传承的责任。 六次相伴的“笛韵成长”:从青涩学生到“全能”艺术家 舞台上竹笛声清亮如泉,裹挟着二十年的时光故事流淌而出。演奏者张琪慧的成长轨迹,几乎与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舞台同步延伸。20年前那个攥着笛子指尖冒汗的11岁少女,第一次在湖北剧院的聚光灯下完成演出;而今她已成为第六次参赛的“熟面孔”,抬手间尽是从容。 张琪慧与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六次相伴 “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陪伴了我整个成长和学艺的过程。”张琪慧笑着说,这份陪伴让她收获满满——不仅师从湖北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红阳后技法日渐精湛,凭借不懈努力考入大学成为湖北省首位艺术类全日制残疾人研究生,更在赛事中连续四届斩获器乐类金奖。张琪慧还表示平时除了音乐之外,还会尝试陆地冲浪板、攀岩、滑翔伞,甚至斯巴达勇士赛,用鲜活的人生打破着大众对残疾人的固有认知。 “乐器是我最熟悉的伙伴,从指尖的温度到气息的流动,都让我找到了人生价值。”张琪慧指尖轻捻笛尾,“现在站在全国舞台,更能享受与音乐、与队友共鸣的时刻。”二十载春秋的成长印记,都藏在愈发通透的笛音里,藏在与队友一个眼神便知的默契衔接中。 初登舞台的“少年追光者”:用坚持交出首秀答卷 16岁的郭宗彬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员,也是首次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从四年级开始学习乐器的他,四年间从未间断练习,多次在各种比赛和演出中积累经验,一步步靠近梦想中的全国舞台。赛前他便满怀期待:“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希望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和哥哥姐姐们获得好成绩。” 郭宗彬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上的首秀 尽管合作的是两位“老将”前辈,但他在舞台上丝毫没有怯场,慢慢从紧张到沉浸其中。演出结束后,郭宗彬难掩紧张兴奋,对自己的首次全国舞台表现也较为满意。少年的言语间跃动着细碎的光,这光芒里有收获,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当《浣纱映日》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台下掌声经久不息。这个舞台见证了汪钱五度征战的坚守、张琪慧二十年的艺术成长,也记录了郭宗彬初登舞台的闪亮瞬间。三位演员、三束热爱,他们用乐器编织的不仅是古典意境,更是残疾人突破障碍、追逐热爱的生命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