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融 > 查看内容

中国财政补贴制度亟需系统调整

2017-01-10 17:46:33| 来源: |

财政补贴制度是政府以财政资源支持某些产业或某些市场团体发展的非市场激励行为,多见于产业政策。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欧盟和美国,对某些产业也存在补贴,如巨额的农业补贴。据了解,欧盟和美国农民收入的40%来自政府补贴;韩国、冰岛、日本、挪威、瑞士等国的补贴更高,农民收入中有60%来自政府补贴。不过,补贴制度由于其非市场特性,而且财政补贴容易造成国际贸易不公平,经常遭受市场的指责。

  中国是个大政府国家,以财政补贴产业的做法比较多。据不完全汇总,中国的财政补贴发生在战略新兴产业、农业、工业、出口、新能源汽车、金融业、某些创新领域等多个方面。从历年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可以发现,政府补贴的行业横跨传统汽车、钢铁、煤炭、铝业、金融业等多个竞争性行业。2016年前三季度,A股有2752家上市公司拿到政府补助款,占上市公司的93%;补助总额为714.98亿元,较2015年前三季度增加了76.87亿元。其中,中国石油、京东方A、上汽集团和美的集团收到的政府补助款最多,分别为35.92亿元、17.91亿元、11.33亿元和10.42亿元,另外有114家上市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款超过1亿元。就农业来说,2014年,国家农业补贴发放总额达1.4万亿,比2013年同比增长17%;2015年,国家农业补贴发放总额为1.6万亿,比2014年同比增长15%。2016年,农业补贴总额预计总额达1.8万亿,同比增长15%。

  从大的门类上看,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资产等方式来进行。政府补贴的理由繁多,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政府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补助、企业奖励、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等,也有诸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央补助资金、课题专项经费等名号。以中石油为例,其补助主要来自政府对进口天然气按一定比例返还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即当进口天然气价格高于国内定价时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此外,京东方获得的是各级政府对其半导体显示器项目的科研补贴资金,上汽则受益于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至于美的一直以来就是政府高效能家电补贴的主要受益者。

  在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政府补贴在关键产业发展初期能起到因势利导、雪中送炭的作用,但如果连已经获得资本市场融资支持的这部分中国最优质的公司都需要大范围政府补贴的话,则越发凸显出市场体制的缺陷和实体经济的困境,这不仅有可能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会进一步加大财政压力、削弱供给侧改革的减税空间。在我们看来,以财政资金对国有企业经营亏损进行补贴最直接、最赤裸裸,如中央财政对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的经营亏损给予补贴,2015年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获得政府补助约50.02亿元和48.24亿元。对垄断型国企的经营给予直接的财政补贴,无疑对市场竞争有很强的杀伤力。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府支持政策,带有明确的产业目的或公共服务目的,虽然这在国际上有惯例。但如果补贴范围太大,或者补贴不当、补贴结构不合理,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不仅滥用了财政资源,而且还容易滋生出一批吃补贴、靠补贴的“软骨”公司,毫无市场竞争力。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人员曾在调研中了解到,国内某大型汽车国企把新能源汽车就是装装样子,成立一个新能源汽车部门就是为了从国家那里申请补贴,这简直就是变相从国家财政骗取补贴。在近两年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今年10月份揭示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违规谋补名单上,几乎涉及了所有汽车产业国家队和中外合资企业。这样的补贴政策是不可思议的!

  实际上,一些正常发展的企业并不希望国家搞太多补贴政策,因为这会破坏市场。近日安邦智库研究人员在世界银行集团私营部门发展座谈会上,就听到一些民营企业老总直陈,政府补贴搅乱了市场,弄得企业不像企业,政府不像政府。许多有竞争力的企业,被一些拿补贴的低效率企业所挤压,只能靠投资海外来谋得生存。近期美国、欧盟、日本同时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除了指责中国低价倾销产品,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来自政府的各种补贴政策。

  此外,即使是政府推出补贴,相关政策也需仔细设计,要尽可能地在补贴的同时不破坏市场机制。有不少企业反映,现行针对生产厂商的补贴政策效果不好,往往造成生产端企业一拥而上,不管质量、不管市场,近两年中国补贴电动车企业就是如此。更合理的补贴政策应该是补贴消费端,补贴最终起到市场成效的一端。这实际上是通过补贴消费者,来扩大消费,让消费者来对生产端进行选择。

  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反映在多个方面,对政府来说,政策研究和政策制订的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而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设计和实施就是其中之一。从国内情况看,中国的财政补贴制度需要进行系统调整,不仅要调整覆盖面,还要改进补贴政策的设计。有竞争力的企业不是补贴出来的,而是来自市场竞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