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 > 查看内容

安徽:“源网荷储”同发力 迎战酷暑保供电 通讯

2025-08-22 21:03:42| 来源: 新浪网|

新华财经合肥8月22日电(记者吴慧珺、胡锐)今夏,江淮大地持续高温天气,热浪翻滚,给电力保供带来不小的挑战。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8月21日,安徽电网负荷又创新高,达6857万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长7.92%。面对电力保供严峻形势,安徽省坚持“源网荷储”协同发力,在电源侧强基、电网侧提效,负荷侧、储能侧同时布局,推动各方协同发力,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资料图】

煤炭是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电煤是火力发电机组的“口粮”。在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安徽省淮南市,一列列满载电煤的列车顶着烈日、开足马力,稳稳驶向各地发电厂。

为保障暑期电煤供应,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淮南西站加强与管内煤矿、火力电厂的沟通对接,强化运输组织和科学调度,确保电煤运输通畅,自7月份以来,已累计运送电煤达340万吨。

在淮南西站管内潘集站,一列列满载电煤的货运列车有序开出。(受访者供图)

淮南西站管内潘集站是淮南市煤炭集散枢纽,负责淮南市8个矿点的电煤运输任务。“针对高温天气给室外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通过灵活轮岗、轮班、轮休等措施,提高车辆周转效率。”潘集站站长刘军介绍。

记者走进潘集站附近的淮河能源潘集电厂,冷却塔不断升腾起白色的水蒸气。控制室内,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各项数据的变化。厂区内,4台66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机组正高效运转中,每年可供电约132亿千瓦时,成为区域能源保供的“硬核”支撑,也为迎战持续高温增添了强大动能。

从高处俯瞰淮河能源潘集电厂,冷却塔升腾起白色水蒸气。(受访者供图)

据悉,安徽已从传统电力送出省份成为年用电量超3500亿千瓦时的用电大省。要满足安徽用电需求,离不开省外来电。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新疆丰富的能源源源不断地送往安徽。

电力送得稳,设备安全运行是基础。从特高压到乡村配电网,无人机巡检正解锁更多应用新场景,为电网筑起“空中智慧防线”。

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搭载AI智能识别系统的无人机成为破解山区巡检效率低、风险大等难题的“神兵利器”。“绩溪县60%的配电线路穿行高山峡谷,无人机3小时就能完成10公里山路巡检,相比于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了5倍。”国网绩溪县供电公司扬溪中心供电所副所长葛善德说。入夏以来,绩溪县已通过无人机巡检线路超280公里,消除隐患162处,与去年同期相比,故障率下降40%。

国网安徽超高压公司运维人员在±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开展巡检工作(徐乐旸 摄)

引导用户科学用电、错峰用电是缓解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7月15日起,安徽省进一步优化完善工商业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引导工业用户增加午间用电行为,缓解晚峰压力。

企业错峰生产的同时,居民也积极参与响应节电。针对夏季居民空调负荷激增、晚高峰用电占比高这一现状,安徽省创新推出“节电响应 皖美同行”活动。居民用户每节约1度电,给予3元的电费奖励。前三轮活动中,全省310万电力用户参与节电,共节约电量248万千瓦时,有效缓解高峰时段电网压力。

发展用户侧储能是提升保供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滁州市南谯区的安徽超越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座用户侧储能电站已稳定运行近两个月。

“这个‘大充电宝’在谷段存电、峰段放电,截至8月19日,累计充电21.6万千瓦时,放电18.44万千瓦时,通过利用峰谷电价差,已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11万元。”该公司设备部经理张传军告诉记者。这既减轻了电网的供电压力,又大幅降低了公司生产经营成本。

“‘源网荷储’协同发力,让电力供应迎峰度夏有了底气。”安徽省能源局电力生产调度处处长徐明生说,安徽将持续优化电源结构、强化电网智能化运维、深化负荷精准管理、拓展储能多元化应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用电需求。

最新评论